<tbody id="3ns8u"></tbody>
  • <legend id="3ns8u"><pre id="3ns8u"></pre></legend>
    <tbody id="3ns8u"></tbody>
  • 復旦百科

    1000號樓(檔案館)

    在復旦校園的西區,坐落著環合互襯的十余幢風格各異、古色古香的樓舍,有的峭頂陡脊,歐韻俏麗;有的飛檐翹角,典雅莊重;有的則簡潔凝重,樸實無華,現為檔案館的1000號樓就是其中一棟。它位于行政辦公樓以西,與日本研究中心和外事處毗鄰,南面緊擁校園著名的一景——燕園,正門朝北,設在博學南路上,與子彬院(數學樓)隔坪相望。整棟樓為磚木水泥混合結構,上下二層,總建筑面積1090平方米。在由優美的復旦八景(板橋春水、柳徑鶯聲、桃圃春色、隔岸秧歌、平蕪朝煙、秋籬月影、遠市燈光、梅林皚雪)環繞的這片飽含復旦精神的學區,一代代莘莘學子曾淺頌低吟,為之魂牽夢回。

    1000號樓始建于1951年8月,緣于中國銀行華東區行商請復旦大學擴大銀行專修科招生名額,校舍的緊張不敷應用。在中國銀行華東區行的資助下,新樓于1952年初落成。1952年秋,全國高校院系調整,復旦大學銀行專修科調至上海財經學院,學生亦從復旦大學轉入財經學院。

    1952-1959年,1000號樓用作學校黨政部門辦公用房;

    1959-1962年,歷史系(1963年搬離)、哲學系合用1000號樓;

    1964年,外文系搬入1000號樓(1987年搬離)。

    1988年1月22日,校黨委常委、校長聯席會議決定,將1000號樓作為檔案館用房。同年4月5日,復旦大學“校發<88>l9號總第137號文”宣布成立復旦大學檔案館。由于1000號樓不適宜作檔案庫房,故于建館初在保持原有格局的情況下進行了修繕。以后在使用過程中,又進行過局部的修葺,但都未改其原有風格。

    隨著教育的發展,學校規模的擴大,入庫檔案年年加速遞增,1000號樓檔案庫房已嚴重飽和,加上二樓檔案庫房不堪負重,致使支撐橫梁斷裂,解決庫房面積、庫房安全等成了當時迫在眉睫的問題。為此,2001年5月,檔案館向校方提交了“落實庫房維修及周轉用房的請示”的報告,6月l2日,校長辦公會議決定:將檔案館和700號樓統籌用于檔案存放和校史展覽??紤]到磚木結構的檔案館存在火災隱患,辦公會議提議盡可能進行大修,并責成檔案館會同有關部門提出修繕方案,報學校審批。當年的l2月至次年的4月中旬,根據《檔案館建筑設計規范》的有關要求,由學校撥款400余萬元,對1000號樓進行了全面修建。小樓東西兩側向南擴建,中部延伸連接起來,擴建庫房建筑面積398平方米,庫房緊張的局面得以緩解。1000號樓的修建既大大改善了辦公環境,又不失原來樸實無華的建筑風貌,復旦大學周谷城先生九八高齡時題寫的“檔案館”館額,也愈發熠熠生輝。

    在幾十年的歷史進程中,復旦大學平凡的1000號樓卻記憶著不平凡的人和事。

    在作為外文系用房期間,當時被學生戲稱為“the Big Three(三巨頭)”之一的徐燕謀老師就是孜孜不倦教書育人的一位。徐老師當年是英語教研室主任,“文革”前是高教部統編專業英語教材程度最高兩冊的編者,就是這樣一位權威性的智者能人,他以“中文根底單薄,洋文也好不到哪里去”的觀點,在滔滔不絕教授學生英語的同時始終不忘提高學生祖國母語的水平,同時,他經常以“植木無根,生意無從發端矣!”引導學生,在學校期間打好基礎是今后進入社會打拼的根本,勉勵學生好好努力學習上進,甚至徐老師還常以他的“同學如弟”錢鐘書先生為榜樣,激勵弟子與學生們凌絕頂而覽眾山,并告誡大家不可株守先儒,以附驥尾。在1000樓教課的多年中,徐老師平易近人,沒有“大家”的架子,講課中間不喜居高臨下站定在講臺,而是好在學生坐席間的過道中穿行,總是喜歡與學生打成一片,徐燕謀先生上課,總是早早來到教室,踱著步吸煙“熱身”,講課時也不喜居高臨下站在講臺,而是好在學生座席間的過道中穿行,講論大義,侃侃無倦。哪位學生要是“參與意識”特別強,抬頭與他四目對視,或做出會意的表情,他便駐足與這名學生“對話”一番,講到得意處還會朝學生的肩部猛擊一掌,然后揚聲笑著去尋找下一個“目標”。一度,徐燕謀爽朗的笑聲幾乎可算外文系英語教研室的一塊“招牌”……他爽朗的笑聲不時響徹1000號樓內外,給歷屆學生留下了深刻印象,也給1000號樓添增濃濃回味。

    曾記否,在1000號樓建成至今的60年中,為了復旦教育事業的繼往開來,發展如火如荼,學校的一些重大決策曾在這棟并不起眼的1000號樓作出過;前蘇聯的一些業內專家為兩國文化教育領域的進一步友好合作,也曾在1000號樓留下了難以讓人忘懷的足跡。

    如今的1000號樓,不僅硬件優良,其內涵亦極為豐富,她妥善地守護著復旦大學的許多瑰寶珍藏。隨著學校檔案工作向深層拓展,檔案館館藏將日益精粹多姿,其人文底蘊亦將越來越豐實深厚。

    摘自《桃李燦燦 黌宮悠悠:復旦上醫老校舍尋蹤》


    <tbody id="3ns8u"></tbody>
  • <legend id="3ns8u"><pre id="3ns8u"></pre></legend>
    <tbody id="3ns8u"></tbody>